通德桥小学:学习中交流 交流中成长
为进一步推进智慧课堂试验项目实施,促进学校的课程、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校特色建设,3月28日,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在梁溪区教研室的积极支持下,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前往常州市天宁区北郊小学和青龙实验小学进行学校交流。
上午,在北郊小学,学员们听取了北郊小学徐青校长作的题为《“互联网+”重建学校教育系统》的专题介绍,徐校长从学校的发展,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学生和家长如何利用互联网跨时空的学习交流等方面向通德桥小学的骨干教师们做了深入的介绍。一个个案例,一个个实践的经验,让每一位通小的老师感受到了新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革,作为变革的实施者,老师们深刻的体会到,日常教学中“发现”“创新”这两个词的重要性。随后,两校教师对智慧课堂的实施交流了经验,大家纷纷表示,这种交流应该成为两校的常态活动,让学校老师更多的吸取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新知识。
下午,通德桥小学骨干教师一行来到青龙实验小学。在参观过程中大家得知,青龙实验小学学生近100%是农民的后代。学校从这一校情出发,开展实施“科技种植”课程。在青龙实验小学,科技种植渗透到了孩子们的各个课堂中。科学课堂中,科学组老师带孩子走入科技种植长廊,边参观边介绍,学习科技种植的相关知识;信息学科则开发了青小“科技种植创客”活动。五、六年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课上掌握的Scratch语言编程,学习编写温控、水控程序。科技种植创客社团的孩子更是将编写的程序植入模块,做出能完成测量的成品。综合实践、品德与生活课上,老师将科技种植区域分片包干,并以青龙乡原有12个村小的校名作为每个种植基地的命名,分到各个班级,让孩子们动手实践、管理。此外,科技种植元素也已经融入到语文学科的写作,美术课的绘画,数学、英语、音乐学科的拓展活动中。
一天的学习充实而丰富,常州两所学校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的经验,是通德桥小学学习的很好范例,尤其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深度学习以及主题式“成长”全课程设计这两个项目与学校正在实施的“智慧课堂”实验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有借鉴之处。通过交流学习,通德桥小学的老师们在项目的实施上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也会将学习的成果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为通小的课程建设再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