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雷锋精神润泽儿童的生命成长
曾经,
有这样一个“中国好人”,
像一粒金色饱满的种子,
落在共和国年轻的土地上,
他——就是雷锋。
曾经,
有这样一所学校,
三十年学雷锋情不变,意相随,
学雷锋,做好人,做能人,
我们的学校走通德之桥,通德之路。
当“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雷锋”再次成为一个响彻云霄的时代高音。通小人牵手“雷锋”三十多年,积淀了“用雷锋精神筑魂,以道德文化育人”的学校文化。
一个选择,一份坚持,留下一串学雷锋的足迹
花甲之年的通小,既不在雷锋的故乡,也不是以“雷锋”名字命名,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就是这么一所学校,30多年来,引领着千万学子“知雷锋 学雷锋 做雷锋。”回顾历史,70年代树榜样;80年代见行动;90年代共进步。实现少先队根本任务的途径之一是“引导和组织队员向先锋学习,现在学先锋,长大当先锋。”而雷锋,正是一位符合当时代特征的楷模。或许这就是当初选择“学雷锋”的原因。引导孩子们以雷锋为榜样,从小学雷锋,长大做雷锋。一路的坚持,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雷锋”——永远是少年儿童学习的榜样。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
学雷锋活动得力于少先队,给力于少先队,给力于学校的发展。可以说,学校是伴随着学雷锋活动不断成长、不断发展起来的。6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有集体”、“江苏省教育先进单位”、“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红旗大队”,“无锡市平安校园”…… 1988年,学校喜迎在无锡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学雷锋研讨会”,第十一任“雷锋班”班长李仕库等来自全国各地与会代表专程来校视察,对学校的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2011年,学校又在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的总策划下举办了“深入开展学雷锋教育活动”。活动上,大家纷纷表示:雷锋是少年儿童的人生榜样,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全部内容,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实少先队根本任务,应该从学雷锋入手。至此,“学雷锋、做好人、做能人”成了通小人矢志不渝永远追求的教育理想。
今天,当您走进我们的校园,您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学雷锋文化气息。两片主题广场令朴素的校园焕然一新。2010年,学校在少先队员中征集广场名字,从数百个名字中我们尊重孩子,把两片广场命名为“雷锋广场” 和“红领巾广场”。
雷锋塑像屹立校园,与儿童相伴,环境滋养儿童心田
1、 有限的空间放大传统历史
到过我们学校的老师都知道,我们学校占地面积并不大。为了让少先
队员们在小学阶段对“雷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让他们浸润在雷锋文化中,我们在环境设计上独具匠心,利用有限的空间放大传统历史。
“雷锋广场” 分别展示了四代领导人的题词、雷锋日记与格言选,以及我校少先队员首创的红领巾小事业——雷锋少年行动中心的发展情况。四代领导人那亲切的话语时常萦绕在孩子们耳边,时刻鼓舞着通小学子做雷锋式的好少年。“雷锋叔叔”带领着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求真。
2、久远的记忆激活学生热情
“雷锋”离我们的孩子年代久远。我们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把抽象的人物精神化作可观可感可触摸的。入学第一课、第一节队会课,第一次戴红领巾……老队员们会带着新同学环绕在“雷锋故事浮雕群”四周,向他们介绍雷锋的故事,讲述着学雷锋的故事,传递学雷锋的热情、激情,拉近雷锋与孩子们的距离,让着有形的环境与少先队组织教育仅仅融合在一起。
3、开放的思想书写崭新历史
红领巾广场上的学雷锋历史展,较为详实地展示了学校学雷锋的历程、学雷锋的成果等,既有丰富的实践,更有深邃的思考;既是一种回顾,更是一种展望,体现了我们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责任和使命。每一位少年儿童都是文化环境的建设者,都是崭新历史的书写者。每一位少先队员都可以用行动去书写历史,改写历史。
这些文化印记不仅是一本生动的学校宣传册,更是一本生动的校本教材。
雷锋精神传扬校园,与儿童相随,活动润泽生命成长
少先队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少先队活动可以培养少先队员多方面的能力,使其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则更有利于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激发队员活动的热情。
罗梅书记在全国少工委六届三次全委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活动是少先队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基本方式。活动要打动孩子,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活动设计得有意思,既让孩子受教育,又让孩子喜欢。
通小人时刻践行雷锋精神,贴近儿童生活,有趣精彩纷呈的活动润泽儿童生命成长。
活动一:紧随时代的脉搏——寻访共和国英模
建国60周年之际,少工委启动了“红领巾寻访共和国英模”体验活动。为了紧随时代的脉搏,把活动化小化实,结合我校特色,设计开展了“寻访雷锋班班长”活动。一时间寻访活动在校园里沸腾了。寻访过程中少先队员们通过书信、电话、网络,千方百计找寻历任雷锋班班长的信息。有三个中队与雷锋班第23任、第4任、第8任薛步瑞、曲建文、曾树林班长取得联系。寻访过程中,使孩子们逐步了解了雷锋,渐渐地,又从表面知雷锋进而了解了雷锋精神。
寻访也让我们与雷锋班结下了不解之缘。30年来,雷锋班班长换了一任又一任,通小的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但唯一不变的是通小与雷锋班的情谊。“做少先队员的知心朋友”是雷锋班的光荣传统,第15任李仕库,第16任朱华,第17任郑金宝,第19任李有宝,第21任李桂臣,第22任吴锡有,第24任黄帮维继承传统,通过来访、来信、来电等,时刻关心着通小的学雷锋活动,关心着通小队员的成长。
2011年3月,学雷锋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校荣幸地邀请到了雷锋班第一任班长张兴吉、第二任班长庞春学和第四任班长曲建文来校,与师生们作面对面的交流。作为雷锋的同班战友,雷锋班第二任班长庞春学爷爷讲述了自己与雷锋一起生活、学习的经历,从苦难的童年、光辉的历程、永恒的精神三个方面详细地向大家再现了雷锋的成长之路,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平凡、更鲜活的雷锋。在活动后的日记中,雷锋小记者钱星语这样写到:“庞春学爷爷与我们谈笑风生,他说:‘当代青年学雷锋,要学雷锋的好学精神和那股钻劲,以学为本,以学为主。现在不需要大家再去穿破衣服和破裤子,但雷锋精神不要忘掉,起码我们不能铺张浪费。不管本事有多大,学问有多大,关键是做人。’是啊,我们不需要为节约钱而穿破衣服破裤子,但也不能去买所谓的‘奢侈品’,我们可以把买零食、玩具的钱省下来,一部分可以买一些好书阅读、一部分也用可以用于慈善捐助。”
从雷锋小记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此次活动给他们带来心灵的启迪,雷锋精神将成为激励全体少先队员们永远奋发向上的动力。
活动二:紧贴学生的实际——雷锋少年争章活动
为了更好地践行雷锋精神,我校紧贴学生实际把雷锋精神化小化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把雷锋精神细化为具体的、可践行、可评价的知行合一的实践体系。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小水滴章”;勤奋刻苦、有“钻”劲的“小钉子章”;团结合作,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的“小蚂蚁章”;勤劳、勇于创新的“小蜜蜂章”;顽强自信不服输的“小海燕章”;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小羚羊章”。 6枚章生动地表达了教育目标。融“学雷锋”于学生的生活,把“学雷锋”与公民道德建设巧妙结合,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促进学生良好公民道德素养的形成,成为通小少年逐步走向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争章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从纵向看,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目标;从横向看,争章活动构建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纵横交错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既解决了学生当前问题;又着眼解决未来的问题。争章活动将雷锋精神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外显为道德行为,做到知行统一,转而引导学生从物质生活的追求转向社会理想的追求。
活动三:紧扣素质的发展——红领巾小事业
红领巾小事业,事业虽小却大有作为。我校紧扣学生素质发展,逐步建立红领巾小事业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学会思考与判断,学会选择与创造,从而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主体道德知、情、意、行和谐统一。。
雷锋少年银行”学雷锋巧理财,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530”成功人士来校上创业启蒙课,“压岁钱 我支招”、“春游消费我合理”、“小雷锋心向党,访万家算大账”等活动让队员们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好习惯,也让队员们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雷锋小小基金会”学雷锋献爱心,将每年3月5日作为“爱心基金日”。少先队员以不同的方式筹集善款,有的做“报童”,有的手机废旧报纸,有的卖饮料瓶,有的省下零花钱……他们将自己通过劳动所得的钱存入“雷锋小小基金会”。短短几年,小小基金会成了我们的爱心聚宝盆,一笔笔爱心款,飞到遥远的大西北,飞到革命老区延安,飞到川埠煤矿子弟小学,飞到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魏嘉岭中心小学,关爱过身边的弱势群体,支援过北京的“抗非”战斗,保护过我们的母亲湖——太湖,向汶川地震灾区、西南干旱地区的小伙伴伸出援手……先后向贫困生、贫困地区及灾区捐助爱心基金共计19余万元。感人的事迹也不断涌现,这些帮困扶弱活动本身所涵盖的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精神,塑造了孩子们健全的人格。“雷锋少年邮政局”学雷锋传真情,按时开邮箱,盖邮戳,分发邮件,小邮递员们传递着快乐,传递着真情,传递着人间温暖……“雷锋少年记者站”学雷锋颂新风,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着身边的好人、美事,传颂着社会主义新风尚;苏州、常州、宜兴、抚顺、韩国……处处留下了小记者的足迹;“雷锋少年俱乐部”学雷锋展才干,它是对校内学习的一种补充。书法、舞蹈、合唱、器乐等十多个社团,学员们像雷锋那样爱一行钻一行。有意义的社团活动给孩子们搭建了展才干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孩子们在这舞台上尽情挥洒,自我实践、自主成长的社团活动诠释着:学雷锋、做好人、做能人。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少先队员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常态化的活动,也让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条经验。要让活动开展得有意思,有意义,要以小见大,真实扎实,内化深化,在自主探究中活动的生命的成长。
在新的历史时期,通小人将以“爱与责任”为动力,始终高举学雷锋的旗帜,把学雷锋与育人目标有机结合,把党对少年儿童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儿童成长的需求有机结合,注重内容的丰富和教育形式的多样,让学雷锋活动与时代同步,成为常态化。我们将坚守“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信念的教育情缘。(此文在2012年少先队辅导员(骨干)专题培训班上交流)